石嘴山市路家营村:强支部聚人才兴产业 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
曾经,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路家营村一到灌溉季,村民就因农田灌溉犯起了难;同时,因为人才短缺、村集体产业单一等问题,路家营村的发展一直受限。如今,走进路家营村,灌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,耳畔回响的是村办企业机器的轰鸣声,感受到的是村民有活干、有钱挣的踏实劲。这一切的变化,源于该村党支部这个坚强的战斗堡垒。近年来,路家营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奏响了组织强基、人才聚力、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协奏曲。
“我们这一届村‘两委’班子一定要努力改变路家营村现有的面貌,让每个村民都过上好日子。”2018年,路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徐波经过换届选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,这句沉甸甸的誓言鼓励新班子勇担使命,下功夫解决制约路家营村发展的实际问题。新班子深知,要让民心凝聚,必须啃下最硬的骨头——“灌水难”问题。
彼时,村里的枸杞种植户因为争水、无水等问题矛盾不断。新班子上任伊始,质疑声四起,但他们并没有退缩:严格落实“四议两公开”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每一次支委会、党员大会前都组织学习,确保摸准吃透上级精神;会上,班子成员充分沟通,鼓励每个人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。“以前开会大家都没什么发展思路,现在真讨论、真决策,大家心气顺了,劲头也足了。”班子成员李凤花感慨道。
有了规矩,更要实干。新班子成员经常沿着村里的灌溉渠——高二渠实地查看好几趟,在帮助村民引水灌溉的同时,也一直寻找困扰路家营村多年“灌水难”问题的根源。经过努力,终于摸清了症结——因地形原因导致供水压力不足。于是,新班子积极争取资金,在高二渠建成灌溉泵站。运行期间,泵头出现故障,徐波带领党员先锋队跳进泥水中抢修,虽油污满手,但毫无怨言。村民们看到党员先锋队为集体的事如此上心,也开始理解支持配合他们的工作。人心齐了,凝聚力强了,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更加顺利了。经过新班子几年的努力,路家营村党支部从“二星级党支部”跃升为“五星级党支部”。“目前正在协调高二渠接二十四斗渠项目。该项目的实施将彻底解决路家营村‘灌水难’的问题。”徐波说。
村子要长远发展,没人不行!面对村里常住人口仅剩400多人且老龄化严重的现状,新班子深刻意识到,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他们开始着力培育技能人才和后备力量,把人才的“引、育、留”作为党支部的重要任务之一。
该村党支部认真梳理本村在外优秀人才的“家底”:高技能人才、退伍军人、致富能手、大学毕业生等一份份翔实的信息台账建立起来了。村党支部成员化身“招贤大使”,通过乡情联络、政策宣传、发展前景描绘等方式,向这些人才发出诚挚邀请。这些年来,回引培育本村人才14人,其中包括8名本科生和4名专科生。这些人才,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宝贵“种子”。
引凤还巢,更要为凤凰栽好梧桐树。村办企业宁夏绿硒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及引进的枸杞加工厂、饲料厂等企业,就是返乡人才施展才华的主阵地。村党支部有意识地将优秀返乡人才安排到关键岗位上历练,为他们提供成长的舞台,也为村上储备坚实的后备力量。
26岁的何佳双是路家营村引进的人才之一。这名2025年4月被招聘进村的大学生,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,现担任村办企业宁夏绿硒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。她的迅速成长,正是村党支部精心育才、大胆用才的生动体现。
“说实话,刚毕业时我更向往大城市,但是看到家乡的发展势头这么好,村里求贤若渴,我就想回来试试。”何佳双坦言,这个决定让她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就感,“是村党支部给了我充分的信任和施展才华的空间。从熟悉业务到经营管理,虽然时间不长,但每一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支持。”何佳双表示。在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,这家企业如今已成为带动村集体增收、村民就业的“新引擎”。
组织强了,人才有了,最终要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、日子美起来。路家营村党支部深谙此道,将党建深度融入产业发展血脉,探索出一条多元化、可持续的强村富民之路。
该村党支部积极创新模式,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:一方面,探索“党支部+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思路,引进现代农业项目,例如文虎家庭农场瓜果制种基地,通过土地流转、基地务工,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。另一方面,大力发展“党支部+自主经营”模式:2019年,路家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,率先试水枸杞加工;2023年9月,村办企业宁夏绿硒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,并注册“石咀子”商标,从2024年7月投产至今,累计销售额达150万元,纯利润达56万元,带动16名村民稳定就业。这标志着路家营村走上了独立自主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。
从“灌水难”到干群齐心引活水、建泵站、谋渠系,从班子涣散到人才回归、产业兴旺、集体增收……路家营村的发展蝶变,见证了以组织强基破困局、以人才聚力添动能、以产业富民奔小康的生动实践。该村正以党建为笔,饱蘸奋斗的浓墨,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,奋力书写着充满希望与幸福的崭新篇章。